2003年12月24日 星期三

「冒牌總統」(Dave)

我想這戲的確是夠...扯吧,「芭樂」畢竟有點貶低了這片的價值。

美國人很有趣,總是可以想到一堆有的沒有的、圍繞在總統身邊的故事做為電影題材。除了這部冒牌總統外,愛情派如「白宮夜未眠」,動作派如「空軍一號」,寫實派如「驚爆十三天」,當然別忘了最大宗的陰謀派如「風起雲湧」、「桃色風雲搖擺狗」、還有「誰殺了甘迺迪」。(至於「迫切的危機」,它的主軸本來不是總統,而「ID-4」的總統雖然勇不可當,但劇情....)

好萊塢電影裡的總統,要嘛就是身處陰謀之中,要嘛就是面臨困境時衝決網羅。不過依照美國人的個性,他們的總統得是個「具有父親形象」的英雄才行,所以我們看見了「ID-4」裡比爾普曼開F-18痛扁外星人,或是「空軍一號」裡挺身對抗恐怖份子的老哈(這老頭據說是演總統的演員中最受歡迎的)。不過請特別記得,真實世界裡的總統是不可能,也不可以這樣的:不可以,是因為總統不能以身犯險,至於不可能...嘿嘿嘿...

這部片大概是我看過最和煦的、關於美國總統的電影。總統不能視事了,竟找個替身當總統,更妙的是這個替身比本尊更加「像個總統」,這部戲就在一個「假如我是美國總統」的簡單邏輯下,簡單的開展,那些繁文縟節,在最後才輕輕帶過--畢竟這是走溫馨派路線而不是寫實派,真要把政治過程中的那套冗長、複雜的規矩拿來玩,或是白宮裡的真實狀況有樣學樣,那才真的沒完沒了。

「冒牌總統」的一個戲劇性的地方是離去。主角給整他的人擺了一道,再將計就計的脫身而去。香港人把這部片翻成「露水總統」,起初我覺得是有點不知所云,不過如果看到主角在夜色蒼茫中隱沒身影,其實這翻譯倒抓住了那一個「點」。轉身那一幕每每讓我感動,瀟灑、自在、平淡兼而有之。(覺得我很狗血沒關係,因為子非魚安知魚身上帶不帶狗血:D)

另外一幕,則是第一夫人拆穿事實卻幫著主角演戲,甚至在橢圓形辦公室理把幕僚長唬的一愣一愣的,主角和幕僚長的表情都很有趣:一個是帶著促狹的表情在表達「如何?我厲害吧?」,另一個則滿臉不可思議的懷疑著「我是看到鬼了嗎?難道他是總統本人?」

還有一個讓我覺得和煦的,是音樂。聽著它的悠揚旋律,我認為它讓這部電影片更加的像一部溫馨小品。動作派要大格局,陰謀派要扣人心弦,溫馨派只要平淡就好,至於愛情派....總統談戀愛也還是個人啦,看愛情片就好了:D

至於劇情裡我最熟悉的那個元素:政治,老實說它不是重點,所以也不會出現什麼本來要說教但最後虎頭蛇尾無疾而終的烏龍。美國政治的真實,大概「驚爆十三天」算是最貼近的,但那真的是在看「政治」。這部片裡的政治過程都是最小化,連最複雜的外交都只是以「頻頻向日本人鞠躬」帶過--反正是喜劇片嘛,哪容得奧薩瑪或金正日插進來搗蛋....(從這裡看來,美國最近很難再出現類似這樣的喜劇片了,而奧撒瑪想建立的世界是一個沒有這種喜劇的社會。所以奧薩瑪,你還是早點去見阿拉吧XD)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比較起來,台灣電影一碰到政治,就「放不開」:一遇到政治,過去的悲情、苦難就會先成為主要題材,但從一開始的「悲情城市」,後來的「超級大國民」,這種訴諸悲情的片,老的經歷過的不願碰觸,年輕人沒經驗過就沒共鳴,慢慢的這種題材就不行了。後來的港產的「情義」只是半弔子的陰謀派,國產的「英雄向後轉」只是鬧劇,政治題材電影在華人世界中,大概永遠處在邊緣。

如果政治類電影能反映這個環境中政治的狀況,那好萊塢已經把政治看透了。而台灣呢?不好意思,雖說「某某能為何我們不能」的論調已經聽多了,然而如果導演們拍出的電影都偏向「藝術」電影,而不是「商業」電影,那台灣大概怎麼樣也拍不出這一類幽總統一默的電影,更何況真正的政治令人窒息呢!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最後,是我最喜歡的一段台詞,附在文後給大家參考,至於為何喜歡,大概是因為它很好的描述了「工作」的重要性吧。

你見過他們找到工作時他們的表情嗎?
他們像是會飛,
當他們照鏡子而不是拿薪水時,知道這一天又沒有白費了。
只要一個人可以這樣想,
不久他們面對的其他問題,就並非不可解決。

你站起來嘗試之前,不知道自己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