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2月30日 星期二

《到奴役之路》:2008的總結


在學校的時候,必修課「現代政治思想」從來沒有講到Hayek,當然也沒有教《到奴役之路》,更不用談翻譯者殷海光。

先看維基百科記載相關的條目:

作者:
海耶克(Hayek)
書介:〈通往奴役之路〉
譯者:殷海光

殷海光翻譯的版本只翻到第十一章,而且刪除某些部分沒翻;甚至,因為殷版夾雜太多殷海光自己的眉批,所以要標重點還得註明是海耶克的原文、或是殷海光的心得。饒是如此,殷海光的文字仍然比桂冠出版的另外一本全譯本通順,而且翻譯本的重點正在殷氏的夾敘夾議中。

經典之所以為經典,就在於文字簡單,而能闡述極深的道理。就像金庸講的:『真正的烹調高手,愈是在最平常的菜肴之中,愈能顯出奇妙功夫,這道理與武學一般,能在平淡之中現神奇,才說得上是大宗匠的手段』。《到奴役之路》熱烈地宣揚個人主義與自由主義,反對集體主義。其觀點足以使大多數自稱『支持自由主義』的人看起來像是左派。

【順帶一提,行政學領域裡那個主張外部控制的房納寫了一本《到反動之路》來謾罵此書,剛好證明如果人如果沒有外部控制,一旦失去自制力就會寫出一本多瞎的書。】

也因為這本書處處是「話頭」,所以我也只能用這一年來所經驗過的事件,來跟書中的知識相互對照。

例如第六章〈計畫與法治(殷版作〈法治底要旨〉)殷海光在導讀中就點出一個常見的錯誤:『法治就是人民守法,政府行法』,他認為僅注重法治的形式,那法治也可以變成極權主義的藉口。

而海耶克則提到:
法治之事,與政府措施是否合於法律程序,關聯甚少。
有時,政府行動合乎既定法律,但仍不合法治精神。…

『政府可藉法律將其一切意圖及目標合法化,或戴上法律的面具以行之。
但儘管如此,政府的行為依然可以是專斷行為。…

『真正的法治,是人民用以約束政府以維護自己利益的工具。
無論法治採取何種形式,其普遍核心應為保障人權。』

這些論點的重要性,在陳雲林來台的時候,我們已經親身體驗過了。「法治」的蕩然無存,並不在於抗議者的行為,而在於政府任意擴張法律到「使其自身具有專斷權力」的程度。在這種狀況下,宣稱「抗議群眾違法」的人,不敢面對的問題在於:這個「法」的執行完全符合『事先規定好的條件』嗎?能讓人『預知政府的措施或行動是什麼』嗎?

在第七章的〈經濟控制和極權主義(殷版作〈統制經濟的種種危害〉),海耶克批評了以下這種觀點:有人說,如果我們放棄生活中不甚重要的事情,或者放棄我們「應該」認為不重要的事情,那麼我們可以在有價值的事情上得到較大的自由

海耶克認為,『如果我們以為大多數人抱有純經濟的目標,而這些目標與我們生活的其他目標無關,那麼這個觀念是錯誤的』。何以故?『在一般人的行為中,並沒有「經濟的動機」,而只有經濟的因素。這些經濟的因素,決定我們為什麼目標而奮鬥』。

身為個人主義及自由主義的擁護者,他認為『有關經濟的事務中,我們應能自由決定什麼事物對於我們比較重要…當我們宣示我們的某項特殊經濟目標是什麼,如果我們必須使此項目標為官方所贊同,那麼我們的經濟行為便是處處受到官方控制了』。

也因此,海耶克提出了一段擲地有聲的分析:

一切經濟活動如果由官方管制,則所管制者不只是我們生活中一部分微不足道的事物,而且還管制著我們藉以達到我們的目標之一切方法。任何人,只要控制著我們我們藉以達到我們的目標之一切方法,也就足以決定拿什麼東西來滿足我們……不獨可決定我們應該達到什麼目標,甚至更可進而決定什麼價值高尚什麼價值低劣了……決定大家應該信仰什麼,以至於應該怎樣努力。……計劃經濟者常應允吾人享受若干經濟自由…其意義恰好是說,我們必須放棄自行解決經濟問題之權,並由彼等代吾人作種種選擇

看完以上這一段,其實已經足夠說明台灣把經濟命脈完全交給中國的下場。

看不懂的話,請直接參考右元帥在
〈滿月四十一〉的譬喻:
最好能談經濟不談政治啦。
如果一個女的,天天要這個包包,要那個手錶珠寶的,
自己要爽,又不給男的幹,遲早會被強姦的


很多人高喊拼經濟,看到美國好像要倒了,就高喊「靠中國拼經濟」。這真的是『天天打這種會被強姦的算盤』。

在第九章〈安全與自由〉中,有兩句很有意義的話:海耶克說『凡不能確實自主自立的人,其心靈很少能夠獨立,其人格亦難發揮何種力量』;而他引用富蘭克林的話:『凡出賣基本自由以冀獲得暫時經濟安全的人,既不配享有自由,又不配享有安全』。在台灣,還是很多人認為可以犧牲自由以換取安全。難道這只能歸咎於人性的軟弱嗎?

※ ※ ※
海耶克的論點至今依然有高度參考價值,然而反動者依舊反動。

為台灣引進海耶克思想的殷海光,光看他在《到奴役之路》的譯者註,就知道國民黨絕對容不下這個自由主義者。終於在1967年,殷海光被國民黨迫害至死;殷海光死後,那些自稱殷氏門人的傢伙躲了起來,這就算了。然而四十年過去,這些人沒有一個繼承殷海光的自由主義路線,就連最痛恨這批人的李敖也晚節不保了。

2008年將要結束,在歷史上,會不會標記著,這一年是台灣被國民黨拖著,重新走上奴役之路的起點?

2008年12月8日 星期一

來談談殷海光


昨天自由時報刊了李筱峰一篇〈談殷海光的文章〉

誰是殷海光?六年級生可能已經很陌生了,更不用講現在的七年級生。

我在大學以前也是聽都沒聽過。知道殷海光的過程也很詭異:當初在成功嶺,不知為何突然有個文康活動,有個買書的機會,然後書堆中竟然有一本《李敖回憶錄》,我買下來,沒事就拿來看,直到結訓。
軍隊裡竟然會出現這種『漏洞』,還真是夠神奇的。

(不過我也要說,書不要亂借人,尤其不要借長輩,因為借了就很難拿回來。)
縱然如此,我還是沒看過殷海光的任何著作。直到接觸了咖啡館的人們,開始去看海耶克(Hayek)的《到奴役之路》,找到了殷海光的翻譯本,才勉強算是接觸過殷氏的文字。

看完前幾章,我就完全能理解,殷海光不被國民黨迫害,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
海耶克的《到奴役之路》,與其說批判社會主義,更該說是宣揚自由主義與個人主義的經典。尤其殷海光的譯本夾敘夾議,透露出他對自由主義的高度認同,這是從思想上直接否定蔣介石與國民黨統治的根了,自然國民黨要把殷海光折磨至死。

《李敖回憶錄》是這麼講殷海光的:

先一代的蛟龍人物,陷在這個島上的,我看來看去,只有兩個人夠格:一個是胡適,一個就是殷海光。我大學時代…殷海光則如日中天,《自由中國》是1949年冬天創刊的,到1960年冬天停刊,前後十一年,殷海光在這十一年間,真是蛟龍得水。

國民黨自從在大陸失敗逃到台灣後,他們檢討失敗的原因,可分兩派:一派認為專制得不夠,今後要多專制才行;一派認為自由民主得不夠,今後要拋棄老套,要做深刻的進步的反省才行。做這種反省的人數極少,但最成功的就是殷海光。因為這種反省的成功,有兩個條件:第一要有知識,第二要無政治野心。有知識,才知道大江東流擋不住,非得自由民主不可;無政治野心,才能維護理想主義的標準,不把自由民主當做爭取政治地位的手段,而當做一種目的。我認為殷海光最有這兩個條件,所以反省得最成功,在《自由中國》的表現上最出色。但這種成功,在國民黨眼中,卻認為是他們的失敗

除了這一段,在後來的《李敖快意恩仇錄》中,他還專門寫了一章〈殷鑑記〉,補足他跟殷海光的來往以及殷氏身後的許多糾葛,尤其是跟『殷氏門人』相互『鬥爭』的種種往事。

更悲涼的是,殷海光的自由主義思想算是「及身而絕」了,李敖在《李敖快意恩仇錄》裡痛批所謂「殷氏門人」:『有幾個配稱殷海光的學生?今天國民黨屍居餘氣了、局面沒有危險了,他們這些懦夫,才敢鑽出來打殷海光的旗號了,試問當年殷海光挺身與國民黨相抗的時候,這些人又在哪兒?
(麻煩請不要問我對李敖晚節不保的看法謝謝。)

這一點,在
海耶克傳(康德出版)中,翻譯者也寫了一段耐人尋味的註解:

海耶克此書對台灣的影響主要是透過殷海光先生譯述之《到奴役之路註一】他說此書是「意譯」、有「節譯」、有「未譯」,只能是此書的「述要【註二】同時文中常夾帶議論。殷氏門人多稱為自由主義者,但此一現代自由主義名著不受他們重視,也不見其全譯本…』

【註一】最早應該是由文星出版,後來轉到傳記文學,最近的則收錄在桂冠出版的殷海光全集中。
【註二】這是殷海光在譯序中自言。



有機會我應該去找另外一本全譯本來對照對照,畢竟《到奴役之路》這本書,不光是在殷海光生活的年代,就算是現在,對於耽溺於菁英式政治,卻又認為
民主失靈的人來說,也是一記強有力的警鐘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