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6月3日 星期三

《為什麼是民主》:極簡評


在寫〈民主台灣的逆流〉時,編輯(誤)建議在最後面加一點關於民主的重要性。剛好手邊有這一本書,但書中並沒有我想像中所會有的章節。


為什麼是民主

〈博客來連結〉。附了很長的前言】

今天回過頭來把這本書簡單「翻」了一遍。之所以說是「簡單」,是因為書雖然薄,內容卻有如磚頭一般硬。

全書分為四章:
第一章 .〈民主首度登場〉
第二章 .〈民主再度現身〉
第三章 .〈熱月的長陰影〉
第四章 .〈為什麼是民主?〉

第一章從雅典開始一路講到中古,第二章則是講到民主在新英格蘭的「再臨」,加上十八世紀在歐洲的革命,鋪陳出近代的民主發展。第三章則是繼續探討法國大革命之後,民主的內涵已經與雅典時期有所出入。因此第四章揭示了:「民主」其實已經變成一個高度曖昧的概念。就實際而言,民主也並非如一般人所認為得那麼理所當然。

但是「翻」完之後,我才注意到一個問題:中文的標題似乎意味這本書試圖對於民主提出一些規範性的見解,但這本書並沒有討論這個問題。回頭去看它的原名:『Setting the People Free: the Story of Democracy』,我才恍然大悟:這本書是在「說故事」,也就是說它其實是以思想史的架構對「民主」的概念進行考察,而不是對民主本身「提問題」。換言之,要從這本書當中得到什麼「應然面」(ought to be)的指引,恐怕要大失所望。

有心想要瞭解「民主」、或是知道民主如何在政治生活中實踐的一般人而言,這本充滿了歷史與哲學詞彙的書實在是一點都不親切。而且,因為它是一本思想史的書,對於想研究政治思想史中「民主」概念的演變的人,雖然這本書有參考價值,但還不如去找原文-因為這本書的翻譯實在有點問題。

這本書的第四章有一小段提到台灣,而且是作為一個批判的範例:將2004年總統選舉的公投視為民主的負面實踐。前後文其實很長,也不是作者主要談論的對象,但也許這才是聯經翻譯這本書的原因──如同時報出版《總統是靠不住的》一書的動機。

也因為這本書很「硬」,真的需要時間去啃,裡面那些複雜辯證的名詞反而很容易讓人誤解作者的用意。如同我一再強調的,作者只是在進行一個思想史的考察,並沒有把重點放在施行民主是「好」或「不好」的命題之上,若是據此發展出奇怪的論點,例如這本書證明『不用政治民主也能夠高度發展』,或是用「一死以責人」的超高標準來否定台灣過去的民主發展,那恐怕只是讀者自己的想像罷!